10月17日,我校举行《中医药文化英语系列教程》编写论证会。会议邀请了湖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廖光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国际交流与港澳台事务处处长何晓斓、湖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江和其他参编人员,校长何清湖、副校长饶利兵、教务处、国际教育学院等相关部门人员出席。会议由饶利兵主持。

会议现场

合影留念
会议伊始,校长何清湖致辞,对各位领导、专家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校校合作的重要意义。希望借此次教材编写论证会,加深我校和各兄弟院校在外语教学、科研、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希望与会专家能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下一步的教材编写和出版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后,廖光蓉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医药文化英语系列教程》的编写目标与意义,以及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他认为,医学院校学生应在学习通用英语的同时要了解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主力军,教师编写教材时应同时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能够学以致用。他希望通过系列教程的编写和出版,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希望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教材资源的选择和编写提供专业指导。
湖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医学翻译与传播教研室主任丁颖深入阐述了系列教材上册的编写情况。她表示,按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的分级目标框架,特别针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课时偏少等问题,教材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科学性、实用性、专业性和协同性相统一的编写特色,充分反映中医药文化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专家积极发言献策,就教材编写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论证与交流。参会人员共同研究了教材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方式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校长何清湖在总结讲话中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合理调整教材名称,以确保它更具广泛适用性,避免对教材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限制;二是在教材设计中,考虑提供不同的课程选择,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强调知识传播能力的培养;三是明确教材的受众,以确保教材内容有针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四是教材编写要实现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系统性和共建性的统一,以确保教材的质量;五是注意关键知识点的层级性,确保学生能够层层深入,学有所获,使教材更具特色。
此次编写论证会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也是我校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等兄弟院校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成果,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作出积极贡献。
撰稿 肖雅丽
编辑 肖雅丽
审核 周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