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科学研究
     
     
    加强科研建设,传承和弘扬民族医药文化——国际教育学院召开2024下学期第三次科研研讨会
    2024-12-25 14:49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科研水平,推进《中国侗药学》翻译工作,浓厚学院学术氛围,12月24日,国际教育学院召开2024年下学期第三次科研研讨会暨2024年科研工作总结会。会议由副院长杨红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会议现场

    首先,杨红总结2024年学院科研工作。她表示,本年度学院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修活动,提升学术素养能力;建立学术活动常态化机制,定期开展科研研讨活动;坚持科研促教学与发展,成果显著。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拓宽教师科研思维和视野,加强交流合作,推动科研高质量发展。

    在主题发言环节,杨红提出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侗药学的文化传统和知识体系,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如侗药名称的音译与意译选择、具有民族文化背景的医学概念翻译等。李幸分析了具体的翻译案例,如《侗族医学》和《侗族大观》的翻译表述,认为整体翻译术语在全文中要确认后保持一致。何晓斓探讨了常用语翻译的策略,借助《本草纲目》等权威译本,可以建立词库和持续的审校反馈机制。赵亮交流了在翻译中诠释侗族文化元素的难题,引导大家思考“打刀烟”“走胎”等文化负载词如何进行翻译处理。

    在自由讨论环节,全体教师围绕中药学相关名词如“玉竹”“黄脚鸡”的翻译和标准化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相应翻译策略。例如,对于侗药名称,建议采用音译加注的方式,既能保留其原有的侗语发音,又能通过注释清晰地解释其药用部位、功效等关键信息;对于文化负载词,则采用意译结合文化背景阐释的方法,以确保目标语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其内涵。最终强调了统一和简明的翻译风格,确保翻译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院长周振芳进行总结发言。她回顾过去一年的科研工作,对全体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对本年度科研成果表示肯定和祝贺。同时,她要求全体教师结合校本特色开展科研工作,鼓励大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深挖侗医药文化内涵,助推科研水平提升。全体教师要强化团结协作意识,凝聚团队力量攻克科研难题,携手推动学院科研事业迈向新高度。

    撰稿 徐柳

    编辑 肖雅丽

    责编 杨红

    审核 周振芳

    关闭窗口